若您覺得文章寫得不錯,請點選文章上的廣告,來支持小編,謝謝。
It is less important what one has than what one does with what one has.
重要的不是天生擁有什麼,而是如何活用擁有的東西。
1.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其實,人生非常單純。
2. 人是描繪自我人生的畫家,只有你能創造自己,只有你能決定今後的人生。
3. 只有自己能決定如何對抗病魔,是要怨天尤人的活著,還是懷著感恩的心,充實的度過餘生。
4. 遺傳和成長環境只是單純的「材料」,只有你能決定如何使用材料,打造真正舒適的家。
5. 「都是父母的錯。」「都怪朋友不好。」「只怨生不逢時。」「反正一切都是命。」這些都是推卸責任常用的藉口。
6. 人不應該被過去束縛,只有你能描繪自己的未來。過往的原因就算能作為「解釋」,也無法成為「解決之道」。
7. 人們有時為了逃避失敗,會捏造自己生病一事。「要是沒有生病就好了......」以此為藉口,躲進安全地帶,圖一時輕鬆。
8. 心態健全的人,不會試圖改變對方,而是改變自己。只有心態不健全的人,才會試圖操控對方,改變對方。
9. 其實不是「不想做」,只是自己決定「不要做」。其實不是「無法改變」,而是自己決定「不改變」。
10. 遺傳和心理創傷都不能支配你,無論過去如何,只有「現在的你」能創造未來。
To be human means to feel inferior.
人是一種懷有自卑感的存在。
11. 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無論看起來多麼優秀的人,多少都會感到自卑。只要還有目標,當然就會有自卑感。
12. 懷有自卑感,不代表自己心態不健全,端看自己如何看待自卑感。
13. 有許多以自卑感為藉口,逃避人生的膽小鬼。也有不少以自卑感作為發條而成就豐功偉業的人。
14. 人一旦做對的事沒受到關注,就會試圖去做不對的事,以求受到「負面關注」。我們不該為迫使人生陷入悲慘境遇的事而努力。
15. 逞強是自卑感的另一種表現。不要努力「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變得很強」。
16. 熱心的人,不見得是體貼的人。只是想讓對方依賴自己,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個重要的存在。
17. 人要是不受注目,那怕使惡,也要引起他人的注意。一旦失敗,接下來就是刻意暴露自己的無能。
18. 「大家都討厭我。」「這次不成功,下次肯定也不會成功。」只要試著冷靜舉證,便能破除這種迷思。
19. 責備一無是處的自己,永遠無法得到幸福。唯有勇氣認同現在的自己,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Ask not whence but whether.
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問「從何處而來?」,而是「要往何處去?」
20. 不是因為悲傷而流淚,而是為了責備對方,博取同情與關注而哭泣。
21. 不是因為一時氣昏頭而破口大罵,而是為了「支配」對方,創造與利用名為「憤怒」的情感。
22. 情感像是讓車子啟動的汽油,不是受情感「支配」,而是「利用」情感。
23. 不是由於不安,所以無法外出。而是因為不想外出,捏造了不安的情緒。都是因為先有「不外出」這個目的。
24. 孩子只能用「情感」支配大人,長大成人之後,也想使用情感驅使別人,就是幼稚的行為。
25. 抱持忌妒之心,支配另一半,對方有一天遲早會離你而去。理性的溝通才是成熟大人的作法。
26. 對親密愛人撒嬌,對送貨員卻極度不耐煩。人會依對象和情況,表現出不同的行動,因為所有行為都有目的。
27. 意識與無意識,理性與情感的糾葛,都是謊言。所謂「我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的說詞,其實只是「不想做」罷了。
28. 「我無意識地做了這件事......」「理性敗給了慾望......」這些只是欺騙自己與對方的「藉口」。
29. 別想要操控憤怒之類的情感,因為情感是「排泄物」,操控「排泄物」也無法改變什麼。
The child arrives at his law of movement which aids him after a certain amount of training to obtain a life style, in accordance with which we see the individual thinking, feeling and acting throughout his whole life.
雖然人們對於自身,以及關於人生各種問題的意見,無法理解,也無法清楚說明,卻還是抱持自己堅守的行動法則而活著。
30. 所謂生活型態(=性格),就是人生設計圖,稱為人生的腳本。只要改變生活型態,人生就會驟然改變。
31. 「我是○○」「世人是○○」「我必須是○○」性格的深層之處,存在這三個價值觀。
32. 一個人的生活型態在十歲左右,就會靠自己決定而定型,而且就這樣子使用一輩子。
33. 戴上粉紅色鏡片的人,誤以為世界是粉紅色,絲毫沒有察覺自己戴上眼鏡。
34. 即使一直以來的生活型態帶來種種不便,人們還是不想改變,就算扭曲事實,也深信自己才是對的。
35. 從小被罵到大的人,不一定會變成個性陰沉的人。究竟是接受父母的想法,還是將父母視為負面教材,取決於「自己的意思」。
36. 過著幸福人生的人,生活型態(=個性),一定合乎「共識」。單憑個人扭曲的理論而構築的性格,永遠無法變得幸福。
37. 這世上沒有「個性火爆的人」只有『常常使用憤怒這種情感的人』。不必徹底改變自己的性格,只要改變自己使用情感的方式就行了。
38. 只要有心想努力改變自己,就非常有可能改變生活型態,直到人生落幕的前一、兩天,性格還是可以改變的。
Individual Psychology has found that all human problems can be grounped under these three headings: occupational, social, and sexual.
阿德勒心理學發現,所有人生問題都與工作、交友、愛,這三大課題有關。
39.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其實就連隱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目光。
40. 「最近心情很低落。」「忙到沒辦法休假。」這些得以窺見內心煩惱的言詞,全都是因為人際關係出了問題。
41. 想過著沒有煩惱的生活,除非宇宙只剩下自己。
42. 人生有三大課題,第一,「工作的任務」。第二,「交友的任務」。第三,「愛的任務」。而且這些任務越拖延,越難解決。
43. 沒人會無緣無故為你做任何事,「○○沒有為我做什麼」的煩惱,就是你只想到自己的最佳證據。
44. 有些人為了逃避社交與愛情任務上的挫敗,全心全意投入工作,這種人恐懼週末假日的到來。
45. 所謂「愛的任務」,就是結交異性以及夫妻關係。正因為是人生最困難的任務,若能克服,相信能過著無憂無慮的人生。
46. 若只會用一味批判的方式,約束另一半、教育另一半,這樣的婚姻絕對不會幸福。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amily constellation reveals the individual's field of early experience,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he developed his personal perspecive and biases, his concept and convictions about himself and others, his fundamental attitudes, and his own approach to life, which are the basis of his character, his personality.
只要調查家族構成與配置,便能明瞭一個人的生活型態如何養成。
48. 老大很會念書,老二擅長運動,么兒喜愛閱讀。兄弟之所以各有所長,是有理由的。因為各自擅長的領域都得到認同。
49. 身為家中第一個孩子的老大,獨佔父母的愛。但隨著老二的出生,瞬間失去擁有的「王座與特權」,當然會想奪回以往的「王國」。
50. 排行中間的孩子由於無法獨佔父母的愛,容易變成好勝心強、具攻擊性又個性彆扭的人,思維方面也比較傾向「自己的人生必須靠自己開拓」。
51. 排行家中最小的孩子往往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容易成為不懂努力,強調自己是個什麼也不會,「永遠長不大」的人。
52. 獨生子女往往深受父母的影響,而且由於沒有兄弟姊妹的緣故,不少人對於人際關係感到很棘手。
53. 孩子的一言一行之所以像父母,其實是有理由的。因為孩子藉由模仿父母,試圖得到父母的權利,結果就是拷貝父母的言行舉止。
54. 孩子無法視父母抱持的價值觀,不是全面服從、接受,就是徹底反抗。所以明明身為警官的子女,卻為非作歹,就是基於這個理由。
55. 「聽話的乖孩子」、「愛撒嬌的孩子」、「活潑的孩子」、「容易害羞的孩子」......孩子會努力拼命,回應父母給自己的標籤。
56. 阿德勒流派的諮商心理師,是藉由了解家族構成與童年,剖析現在的「性格」。
Everybody can do everything.
誰都能做任何事。
58. 斥責只能求得一時的效果,不但無法根本解決問題,還會奪取對方挑戰困難的活力,使對方越來越我行我素。
59. 只要透過親密溝通,就能讓對方明白自己的錯誤。重要的是,這麼做能建立信賴關係。
60. 一旦不當行為引起注目,人們就會重複這種不當行為。結果斥責一事,成了促使對方染上惡習的最佳訓練方式。
61. 不要總是和別人比較,即便只是一點小事,也要找到他的長處,讓他發現自己的優點,才是最重要的事。
62. 人只能透過失敗來學習,藉由失敗的經驗,守護自己「想要改變」的決心。
63. 體驗結果的方式,遠比處罰來的有效。要是到了吃飯時間,孩子還在外頭流連忘返的話,不必斥責,沒收他的晚餐就行了。
64. 「這孩子的反應比較慢......」母親擅自解讀孩子的心思。結果就是孩子認為自己沒必要發表意見,真的成為反應比較慢的孩子。
65. 當你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迷惑時,不妨問問自己:「對方透過這種體驗能學習到什麼?」這麼一來,一定能找到答案。
There is one single and essential point of view which helps us to overcome all these difficulties; it is the view-poi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feeling.
能夠解決任何問題的整合性觀點,就是發展為共同體感覺。
67. 總得有人起頭才行。就算沒人在意,也沒人認同,總之,「由你」開始做起就對了。
68. 「別人會向我伸出援手。」「我對別人有貢獻。」「我是夥伴之一。」這些感覺都能讓你掙脫困難。
69. 你是否滿腦子只想著自己的事?掠奪、支配、逃避一切的人,這種人無法得到幸福吧。
70. 一旦覺得沒有了容身之處,精神方面就容易出狀況,甚至酗酒。只要做些對別人有貢獻的事,就能確保安身之地。
71. 「因為在工作上遭受挫敗,所以不想工作。」「因為在人際關係上遇到挫敗,所以無法與人打交道。」這樣的人生簡直遭到極點。
72. 絕對不能侵犯對方的權利。若能尊重對方的權利,交由對方決定,就能信賴自己、信賴他人。
73. 不是稱讚對方:「你做得很好呢!」而是向對方傳達感謝之意:「謝謝你的幫忙。」只要讓對方體驗到被感謝的喜悅,就能使他自發性地持續做些對別人有貢獻的事。
74. 讓他感受到喜悅,是擺脫痛苦的唯一方法,只要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付諸行動就對了。
75. 與你意見相左的人,不是想要批判你。產生不同聲音是理所當然的事,也是意義所在。
76. 認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認同、寬待對方的不完美。
77. 不是「信用」,而是「信賴」。所謂信賴,就是相信既無人背書、也無人擔保的對方。縱使可能遭到背叛,還是相信。
78. 就算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也不必期待對方的感謝與讚美,因為貢獻感停留在「自我滿足」就行了。
79. 不知如何判斷時,優先考慮大團體的利益就對了。比起自己,夥伴的利益更重要。比起夥伴,社會的整體利益重要。這樣就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80. 不必努力得到不講理的上司、以及老師的認同,只要當個市值高的人就行了。只要以最大共同體來考量就對了。
The aim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treatment is always to increase an individual's courage to meet the problems of life.
阿德勒心理學的治療目標,就是增進個體有勇氣面對人生諸多問題。
82. 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時,才會感受到「貢獻感」,才能夠擁有勇氣。
83. 不受他人的評價左右,接受真正的自己,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84. 稱讚對方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讚美等同於向對方傳達:「你不如我」、「反正你不可能做得到」,這種意思。
85. 不要指責對方的失敗與不成熟,也不要因為對方做不到就全盤否定,因為這麼做,只會奪走對方的勇氣,剝奪他靠自己克服困難的機會。
86. 人的心理與物理學不同,指責問題的原因,只會剝奪別人的勇氣。應該將焦點放在如何解決、是否有解決的可能性。
87. 人的行為中有95%是正確行為,但我們往往視之為「理所當然」,而忽視這些行為。千萬不能著眼於僅僅5%的負面行為。
88. 不是「陰鬱」,而是「溫柔」。不是「反應慢半拍」,而是「謹慎」。不是「老是失敗」,而是「面臨許多挑戰」。
89. 重要的是「共鳴感」。「共鳴感」就是用對方的眼睛看,用對方的耳朵聽,用對方的心感受。
90. 用以「我」為主詞的請託話語,取代命令的口氣,光是這樣就能帶給對方勇氣。
91. 「你把蛋糕吃光?太過分了!」不能像這樣生氣、責備對方,而是告訴對方:「我也好想喝喔!太可惜了!」
92. 就算覺得「還不行」,也要讓對方試試看。即使失敗,也要對他說一聲:「這次一定沒問題。」這一點很重要。
93. 過於溺愛,也會剝奪對方的勇氣。你要做的不是出手援助,也不是一昧寵愛,而是讓他學習獨立。
94. 不要一昧指責對方的錯誤、打破砂鍋探究原因,而是提議:「這樣的做法如何?」這才是培育對方最有效的方法。
95. 樂觀的人,不會懊悔過往,也不會對未來惴惴不安,只看得到此時此刻這「當下」。
96. 就算行為有問題,背後的動機與目的,也一定是出自於「善」。
How you feel is up to you.
如何感受,端看你自己。
97. 你煩惱的問題,真的是「你的問題」嗎?不妨試著冷靜思考,一旦擱置問題不管,究竟是誰會感到困擾?
98. 妻子心情不好時,丈夫不必覺得是自己的責任。無論是心情好,還是心情差,都是妻子自己的課題。擅自背負別人的課題,只會讓自己痛苦。
99. 如果這是「你的課題」,就算父母反對,也沒必要依從。這是因為不能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
100. 縱使被說壞話、被討厭,也沒什麼好在意的,因為「對方如何看待你」,那是對方的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